Saturday, February 25, 2012

Putting yourself in someone else's shoes

這件事回想起來還有小小的激動

那天上課老師指著一張圖片問我們說「你們覺得這是3D還是2D的?」
那是一張有深淺遠近效果的圖片,所以我們都覺得他有立體感
但老師講了一句:「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的圖像」

我們很訝異。

隨後老師解釋:因為他是弱視(lazy eyes)者,有一隻眼睛發育不良,
於是他的視神經接受到的訊息有95%來自正常眼睛,而弱視眼睛只能提供5%的訊息
但因為立體感來是雙眼同時提供足夠的訊息而構成的
所以對於老師而言,他看到甚麼都是平的,沒有深淺遠近之分

我們問他、那這要怎麼辦? 是不是很危險?

他說幸好人有觀察和學習的機制,他先天上看不見立體
可是他看的見陰影,所以學會用陰影或物體大小判斷距離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事
當然有時候也會有不管用的時候,例如像是遇上一些空間感仿真的藝術作品
大家都知道那是假的,但對他來說,自然是要摸到平的畫面他才會發現自己被騙了

他幽默的笑了

可是我心裡很激動,因為我第一次遇上另一個有弱視症狀的人,可以理解我的困難

我看不見太遠的東西,而這不是用近視眼鏡可以解決的問題
就像一個正常人如果可以最遠看見100公尺遠的事物
而一個普通近視者配上眼鏡也許也可以看見95公尺的距離
但是我、我不管再怎麼配眼鏡,我就是只能看見70公尺遠的東西

我到長大之後才了解要這樣解釋才能讓別人明白我的困難

幸好我看的見顏色、我有學習機制,我訓練自己有更強的觀察能力

我在白天可以用顏色差異看遠近,用人的特殊姿勢判斷向我走來的人是誰
(因為對我而言、一個人身形和習慣的身體姿勢比五官更容易判斷)

但是一到夜晚失去顏色,我常常甚麼都看不到
或是演講者把投影片塞滿字或字太小的時候
如果手邊有電腦有講義就好,沒有也只能一翻兩瞪眼

不過這些感受,不管再怎麼說,也還是"我"的,不是旁人能體會的吧
所以我很感謝那些能體諒我難處的人,在晚上載我的、幫我指路報路的
還有才認識沒多久、我無法及時打招呼的人
(對不起、因為你的data還沒input到我的資料庫裡)

相對的、站在別人的角度去體會別人的感受也是一門課題
不是每個人都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或可以聰明的了解你的語意
朋友都說我有讀心術,總是可以猜到他們要說甚麼
我自己則明白這是因為我善於觀察而更能先知道朋友的需求
即便如此,我還是有推論不到的結果或無法體會的感受
學習包容和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是希望更精進的能力與個性
也希望身邊的人可以都有這一份細膩去照顧別人

最後想說的是......

Carrboro你路牌都吊這麼高、字又超小、路也亂接是要死了啊!!!






自編自導自演

從這學期的第三周以來(吧),開始降低在FB上的發文數,
低調雖然漸漸被遺忘,卻不失是個轉型的啟端

1.
雖然被嘲笑是把身邊的事情都套上劇情自編自導自演中,不過人生難道不是這樣嗎?
不管有沒有發生事情,人不都會OS,只是有沒有說出來或做出來而已嗎?
不過倒是有幾點真的要多學學,像是不要再把人做等價交換比較
雖然知道自己總是這樣做,不過也想想算了
就算你是銀貨兩訖的優良廠商,又怎麼知道對方不是偷斤減兩的黑心商人?
最好就是矢志再也不對人好、不愛人了,就不會作賤自己、最後過季出清

2.
這周陷入渾沌周,很多問題(其實只是念頭)在心裡眼裡亂78糟打轉
不過打轉不算壞事,轉多了也習慣或是漸漸看清了
漸漸就拼出了個答案,是不是最好也不知道,但眉目就這樣來了
剛剛洗澡時想:「我是發了甚麼瘋想要這麼做?」
最後的答案是:「第一、我覺得現在這樣不夠;第二、用忙碌填充生活除了避免像別人覺得空虛而失去自我,也可以用來直接逃避外在的空虛」

小小的地方有小小的群體性,
我緊緊抓著某些鬆土、心裡知道這裡不牢靠、想著要找更好的地方去
你飄啊飄的像無根卻扎實的扣著每個人,心裡卻有莫大的空虛想要填充
怎麼會呢?  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傷了就斷尾求生,我相信我死過會再活過來,
你傷了就退得更後面、鎖得更緊,然後就把自己和別人給窒息了

3.




Sunday, February 19, 2012

meaningful moments and words

1.
那天聽到名主持人說他小孩在七歲時、明白告訴她:「媽媽、以後不管我做甚麼事,永遠不要對我說"我沒有你這個小孩",你這樣講,我很受傷!」  她說這件事教她、「受傷就要明白講、因為會講才是在溝通的表示」。我不否認,但我懷疑、事情有這麼簡單嗎?

例如不喜歡被如何如何的對待,你跟他講了,他會聽嗎?他有成熟到聽下去嗎?或者換他不爽了,他就連對待都不對待了,那這樣算溝通嗎?

如果可以爽快就說「切八段」,那也許事情還算好辦,但我想我不是那樣的人。只是不免感嘆、如果「為什麼OOO對你的冷淡是一種疏離」、你小小對於這方面的事有些介懷,為什不能反向思考,發現對人先冷淡的是你呢?

如果你還不明白,簡單來說就是:那些你覺得對你好的人、是因為對你沒感覺/情,所以用一般人的標準持平待之;那些你覺得對你冷淡掉的人、是因為曾用心過、卻已經被你傷過不想再傷的,所以把情緒和感覺一起打包丟了,連回收都不敢了!!

2.
過度重然諾不是一件好事。不是說commitment不重要,也不是那種傻傻死守承諾的意思,只是覺得、他X的有些人的話有為什麼要掛在心上?

一般來說、人類對於付出的最低期許理論上是"平等回饋",既然人際之間都是互相比較,那麼相信"我乖乖不踩你的雷"是不是會覺得有理由在原則上相信"我在你心裡面的地位應該可以比一般白目的人來的好一點?"

可是久了我已經分不出到底是你犯賤還是我犯賤:如果認真對待你換到的是種"揮之即來呼之即去"的鄙視利用,那是你骨子裡不懂尊重珍惜的賤;還是明明已經明白你有你的賤性,卻還是出於一種不想傷害回去的婦人之仁,是我的奴性嗎?

你的規矩我為什麼要聽要遵守?我為什麼要讓自己被作踐呢?

3.
我累了、不說了,我覺得你好虛偽,所謂"有禮貌"現在都只是為了掩飾沒禮貌的本質。



Friday, February 10, 2012

原來不過氣長氣短

一件小事,讓我又"體會"了一下:

今天早上賴床到9:30才拖拖拉拉起床,看到老師來信說"No class today"
就更肆無忌憚摸魚、call回家聊天、把待洗衣服抱到浴室丟著
打包要寄回家的東西(已經拖一星期了XD)....等等雜務雖然做不完
但Friday、"福來day"嘛,有甚麼關係

直到大約11:40,我室友來敲門,用一種被我解讀為心虛不好意思的語氣跟我說
"....My friend will come here to have lunch....will you leave?"

黑啊、又來了,又自己約人沒說了
但我也已經不想抱怨也不想動氣
因為我再怎麼"言焦",倒楣的也是我--跟她住的是我、抱怨完被罵的也是我
我就告訴她:"Well, my class is cancelled and I'm not sure when I will leave cuz you know, it's midterm now...."

接著我繼續準備寫作業、放個音樂(最後因為無聊就放起"新聞挖挖哇")
(因是因為室友跟他朋友講話笑鬧超大聲,不戴耳機會煩死的那種)
他們也繼續煮啊吃啊的,依照慣例不把廚房占滿就不叫吃飯;
同時依照慣例、一完之後就馬上進房間關燈"休息"
中間還聽得到非常"激情"的"呼(ㄔㄨㄢˇ)吸(ㄒㄧˊ)"聲
(我沒有亂講甚麼喔、都只是描述真實聲音而已,就像"琵琶行"那樣XD)
(不過很短 可能是體力不好  光吃飯就累了吧 鋪ㄘ)

我其實當然還是要依照慣例的內心糾結不爽一下
但是在經歷很多事之後,我變成熟了!! 
(剛好"新聞挖挖哇"在講鬼故事,這樣就很難動怒)
總而言之、我利用他們休息的時間趕快去吃飯(剩下的空間只夠我吃泡麵了)

就在我想「星期五中午、旁邊有室友在還"吃"得下去,胃口真好」的時候
他們房門突然開了,我因為在煮午餐要顧火也不及看,
室友跟我說了一聲"hi, bye....,而"她"朋友"後腳就跟出來、進了廚房
口氣不太佳的對我說"excuse me",拿了東西就走.........

在我確定他們鎖上門離開一段時間之後,我自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除了笑我自己腦補小劇場跑出來的OS之外,更有一種"我不怕了"的心情

原來這是一場現實社會的角力,fight for your living right.

之前有人跟我說:「買車、能開車了,至少延伸了你"逃離現場"的能力」
這是對的、因為"現場"不會總是事事盡如你意,這點我再明白不過了
不過我這次選擇了最平和的面對,只是讓我的小宇宙在原本正常的地方運行
當兩個不平行的軌道在走,最終不是相吸就是互斥
而我學到的是、踏實穩定地走自己的路,就是讓自己最好過的方法

-----------------------------------------------

因為之前的爆炸事件,我被家人的"道德轟炸"了好久
也加上後來有學姊和我聊過,她很有智慧的觀點讓我重新反省了
所以現在對於這些事情,我學著用黑色幽默看待、no judgement
雖然還有很多要學的、EQ有待進步的

但如果抽離「我」的角色去看這樣一個人(我室友)
其實我想他的某些生活面可能也不好過:
她不像我有TSA這樣一群朋友一起看球賽或出遠門去玩(儘管這也是她的選擇)
她也許覺得她的生活很正常,但又有多少人能了解她的想要、或體諒她的想要
一般人或許可以體諒一個人需要安靜或安全的生活空間
但有多少人可以體諒一個人對於非世俗或道德可衡量的慾望有特殊/強烈的需求?
(就像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約吃飯"而不敢正面談論"約__"一樣)
(就算她不是真的這樣,但她的處理方式+間接證據很容易讓人誤解)

再換過來看她的"朋友"和她與這些"朋友"交往,我看見的多是她在"付出"
--邀人來、替他煮飯;跟著出去就徹夜不歸、即使明天一早有課(weekday)
   自己組織自己的生日趴,自己過自己的生活......

我想起我一個朋友了,想起她也是這樣過日子、對於(男)朋友的付出也如此
就算自己也有傻過蠢過的日子,但看別人的時候都很清楚:
「值得嗎? 這樣你願意嗎? 不敢置信!!」

不過算了、No comments, no judgement.
我很enjiy現在自己可以開車買菜逛街、自己去圖書館借一堆有的沒的書
也許現在無法再跟同學喇賽、聊「你昨天去pub有沒有遇到cute guy?」
但我自知不會也不想再過著那種"被掏空"的日子
對於言語更字字斟酌,就這樣吧:)



Saturday, February 4, 2012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最近對於how to manage or update Information,或更正確的講"information utilization"亂有想法或感觸一把的。事情是這樣的:

****以下言論基於個人經驗與感受,對於所學互相做反應與分析,論點則以在圖資受過的訓練為出發,不是攻擊、也請不要貼標籤啊啊啊****

有幸與前輩聊到「如何帶新生」這件事情。我基於我剛來時(自己覺得)很辛苦的那段時光很有感觸,所以私以為在帶新生進入新生活的部分,TSA(Taiwan Student Association)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細緻,就像學開車不僅要能開能移動,如果可以defensive driving那就更好了

而前輩不愧是前輩,我當然也被電了,他表示不覺得我真的有過得比較辛苦,當然什麼事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其實他是對的、會跟這位前輩熟的原因也是因為他就是讓我過得比較不辛苦的人,但他也提到,他覺得帶領新生不只是讓他們覺得"溫馨",而是他們即早有獨立的能力 -- 畢竟都這麼大的人了,難道還要依賴別人才生活嗎?

我想也是,甚至自省後想、當初會覺得自己辛苦的主要原因便在於「缺乏獨立性」 -- 房子很爛就算了、室友不幫忙也罷,這些都是自找的所以沒得商量,但我卻連「原來可以搭公車去買菜(雖然週末沒什麼車)」這件事我都不知道,於是在學長姐忙到爆炸的10月(期中月),當時新生們車子(位)有限,我也跟不上去買菜的行程,因此我吃了一個月泡麵和Pringles.......(因為我沒有微波爐或烤箱,所以冷凍食品也幫不上忙),所以我發誓、「我要學會開車,我要有屬於自己的行動力!!」

直到11月底了,帶我去看車的學姐才告訴我「蛤~你不知道可以搭公車去買菜???」,我才知道要在這裡生活、其實是可以有alternative(s)的。因為不擅長求援或也是求助無門(誰叫我沒能力又自己一個住在沒得"守望相助"的社區),所以很多事情都選擇硬頸的想要自己"ㄐㄧㄣ"過去,才有辦法11月拿permit、12月買車、1月考到駕照。

現在已經可以自己開車去吃飯買菜甚至是逛街了。但我常常一邊開一邊想起當時學姐用不可置信的語氣告訴我「可以搭車買菜」的情景,忍不住猜想:「如果我剛來就知道這些、我現在還會開著車嗎?」我想這可能性或許會真的降低很多,因為買車原本不在我的預算內,為了買車養車,我也必須學著節縮了很多開銷等等。

也因為這樣,我開始計畫著、是否做一份"生活指南":UNC不過這麼一丁點,學生們是能住多遠(跟女友或DUKE同居的不在此列XD),我卻連這樣都覺得生活有困難,所以過去我對於這裡的認識仍舊不夠深刻、也沒有抓住讓人活下去的重點,所以這份指南,我想要告訴別人的是「你一到Chapel Hill要做甚麼?」、「你最好最這裡生活做什麼準備?」、「如果你只能靠自己、那要如何生存?」等等面向的訊息。

然而在剛剛與TSA新任幹部的會議中,我試著提出這個想法,沒有人"正面否決",但是也有人提醒我:「當初就有新生手冊啊」。

我知道有新生手冊,但老實說、我覺得他是個informative卻不operable的資訊。也許它包山包海都告訴你一切,可是我只能從上面知道「這一帶有Harris Teeter、遠一點有Walmart,再更遠有亞洲超市。」 And then? That's all!! 所以我不知道我要怎麼去、甚至在Chapel Hill & Carrboro一帶到底有多少家類似的超市、地點在哪裡,我真的沒有概念。

手冊可以叫作handbook或manual,各種字辭典或百科全書裡面的定義、原則上都有這幾個英文單字:operate、reference、quick、concise/brief、detail(ed)、specific information/subject,也就是說,手冊裡的資訊是要供人針對某個主題可以進行快速參考而可以即刻執行他想要做的任務,然而現有的新生手冊只能讓親朋好友知道你要去的地方如何如何啊,至少在與這手冊接觸之後、我是這樣的。(註:這裡的"detail"與"concise"基本上沒有互斥:concise指文本長短應簡潔 -- 你不會預期你隨身帶的手冊是一本字典厚吧;而detail則是指author在建立這文本時、提供給readers的資訊應該詳盡描述成"可執行狀態"。)

當我再把這個想法分享給前輩聽時,當然也還是遭受了點"挑戰":「現在google這麼威,你不能自己查嗎?」,恩、可以,但這就不supportive啦,就像你要讓一個人活下去,你決定教他釣魚(教他去買菜)而不是給他魚吃(帶他去買菜),但教一個人釣魚不只是告訴他「河裡有魚」(叫他去看handbook)就可以把他放生了啊,至少我是麼想的。

尤其我剛剛又重新點開那份新生手冊,想起我搭飛機前還印一份放身邊,但來這裡後沒兩天就放棄帶它了,因為它既不會沒有學校地圖,也沒有公車時刻,無法滿足我當下的需求、帶了也是徒增重量;可是現在再回過頭來看這份,很多事都已經知道了,有何必點開呢?尤其文件中很多連結、雖然製作當下是有意義與指引性的(這是對的好的!!),但任何資訊和文件有其life cycle,我隨便點了兩三個連結都是失效的,這又降低了他的effectiveness.......

我並不是要把這份新生手冊批評的一文不值,而是我覺得他可以有更applicable的面向,讓一個新生在拿著它時更有方向性或執行力,早點安頓獨立、去好好過生活,讓他在需要幫助的當下,得到最適洽的幫助,也不給TSA造成過大的負擔,我覺得這才是"溫馨的TSA"最好的本質。

而現在要處理的是、如何讓這一份handbook有update或克服life cycle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