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7, 2012

讀書心得是學生逃不掉的宿命

這學期連修了兩門偏重的課,是閱讀量很重、而且要篇篇都寫thoughts 或relfect的那種(seminar了沒辦法),於是在開學第一周的周末便以爆肝結束 -- 12點睡、2:30起來寫到快5點,9:30上課順便繼續寫.....在剛剛submit之後,突然回想起很多有關這類"閱讀心得"的過去。

從我們小的時候,連作文都還不太會寫,可能國小一二年級就會有閱讀課,但實際上印象中老師都拿那堂課來小考試吧,不過記憶裡還是有幾次要寫一點「讀書心得」,畢竟是閱讀課嘛。還記得第一次拿到的評語是「圖文並茂」,我還拿回去問老媽:「甚麼是ㄊㄨˊ文並ㄇㄠˋ?」,媽媽說那是你寫得很好、畫圖也很好(那時的讀書心得一半要畫圖)的意思,我還覺得很困惑為什麼這四個字都不是「好」,為什麼會好。

之後國中高中、那種連在一起兩節的國文課,也通通是作文課,不過就沒那閒工夫鳥時間,讓你念一本書之後再開始寫作文,尤其在延平的時光,通常會有一堂寫、另一堂繼續上課,所謂作文,是帶回家的作業吧。比較特別的是高中直升班在老莊的帶領下,有時還真的有一堂課會拿念念聯合報、中國時報上的作品,甚麼時報文學獎或三少四壯集,都很不錯,周末也要拿會去寫心得或改寫(?),那算是一段.....難得接觸純文學作品偏多的一段時光吧。

上大學之後唯一寫過的一篇"讀書心得",是等到大三(補)修必修中文,那年學校新推一個叫啥「文學賞析」的活動,所有修必修中文的學生都得參加。那年我學分數多的要爆了,對這種活動只有OOXX可以形容,於是直接從學校書單裡找一本以前看過而且寫過的書,我忘記我選的的老殘遊記還是聊齋誌異了,而且翻出那篇"以前寫過"的讀書心得.........沒有、我沒有那麼皮,我有練習paraphrase一下,因為心得原文字數不夠(掩面)......

大三那年寫的最"淋漓盡致"的應該是Information behaviour那課本的reading feedback吧,分成期中和期末各一次,一次六章節、每章各一篇,鄙人在下我是最小努力原則的崇拜者,加上有時候上課的進度.....呃......不一定會好好地跟上我們的課表,於是平常有誰會乖乖地一章章念課本呢?!!! 但是到交報告前最後一天就知道「嗨」了 -- 這是半本課本的量啊~  所以只有這天,我會乖乖地先在晚上10點小睡一下,約莫11點或12點再起床,一口氣寫到天亮。

又因為時間有限(呃),所以漸漸地找出速速完成的模式:先做好word格式、規劃出一篇篇寫作的位置,接著打開課本、找出每一章的introduction和summary位置、做好tag之後,每念完一章就馬上做3-6行的notes,再把notes翻成中文,順便把聽過的關鍵字穿插使用,最後再來檢查一下,做一點「照樣造句」或「句子拉長改寫」。當然最重要的是每寫完一章就趕快忘記他繼續寫下一章,以免讓老師看出你是全部一氣呵成連在一起寫的XDDD

到了UNC這裡,這種活動還是很多(皺眉),不過同樣的功課、會發現東西方文化在教育上的差異,以前如果多多引用看過相關的文章、甚至只要是老師上課講過的話,最好努力表達贊同感以及舉一反三小聰明感,分數就會越高,頂多有的老師很喜歡優美的文字、而有的則喜歡清晰條列,這時候只需要微調一下口味(?)即可,不過我這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在這裡不算行不通,只是也不會最高分。

等到下學期,因為我的課程爆表,paper永遠念不完之後,只能開始捨棄這些「至少我唸過」的方法,投身進入creative writing的境界,沒想到卻意外進入了「這樣寫會高分」的神之領域??!!! 起因源自於上學期visualization的課,有的paper我真的沒有感應、完全擠不出critical thinking,只好用personal experience和individual opinion濫竽充數一下,沒想到還頗有用,尖峰是有一次直接不看文章(沒時間+懶得看),只確認了post title裡打的文章名字無誤(沒有讀文章),接著全部都是自由發揮,還記得那篇跟video和animation有關,連「國家地理頻道之二次大戰啟示錄」與「高中歷史課本」都拿出來比(ㄏㄨˇ)較(ㄌㄢˋ)了一番,沒想到!!! H啊!!是H啊、客官!!!!  (註:H=嗨趴)

好啦、也許有可能是老師看錯打錯分數之類的,而我的肺紋也該收尾了,等等要去聽SILS的"如何畢業"說明會,此時此刻、還真不知道我的paper會呈現甚麼風格呢.......(遠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